19国在兰来华留学生探访山丹艾黎纪念馆与培黎职业学院国学馆
——文章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7月18日下午, “感知甘肃文化·了解丝绸之路—回眸总书记甘肃五年行”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来到了第四站——山丹艾黎纪念馆与培黎职业学院国学馆。34名来自19个国家的留学生齐聚山丹艾黎纪念馆与培黎职业学院国学馆,开启了一段探寻国际友谊与文化交融的旅程。
“感知甘肃文化·了解丝绸之路—回眸总书记甘肃五年行”文化交流体验活动研学团在山丹艾黎纪念馆前合影 摄影 王雄
在山丹艾黎纪念馆内,留学生们被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和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们通过详细的解说和丰富的展品,走进了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传奇人生。这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自1927年毅然踏上中国的土地后,便将自己的命运与这片古老的土地紧密相连。
留学生们仔细聆听路易·艾黎生平事迹的讲解 摄影 王雄
留学生仔细观看展柜内展品 摄影 王雄
留学生们仔细聆听讲解员对路易·艾黎生平事迹的讲解 摄影 王雄
站在路易·艾黎捐赠的文物展柜前,留学生们被一本厚厚的文物捐赠登记册所吸引。上面记录着“38件铁锄头、30幅画、打字机……”等一长串捐赠物品清单。这些物品不仅见证了路易·艾黎对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巨大贡献,更体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视频制作 王雄
参观山丹艾黎纪念馆,不仅让留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国际友谊与合作精神,更让其感受到了超越国别的人道主义情怀。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曾玉娟老师表示,以路易·艾黎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其奉献精神,感召留学生们深度思考作为“国际使者”的使命和担当,是本次活动最为重要的意义。路易·艾黎的生平事迹激励着留学生们去理解、去认同国际主义精神,去尊重和珍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为留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宝贵的启示。在了解了路易·艾黎的生平事迹后,兰州理工大学的艾迪善(巴基斯坦)表示,“我将来也想成为他(路易·艾黎)那样有能力、优秀的人。”
伴随着阵阵鼓声,在培黎职业学院国学馆中,留学生们席地而坐,开始体验毛笔字中的传统文化。在书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学子们纷纷挥毫泼墨,探索毛笔字的奥秘。
视频制作 王雄
起初,他们手中的毛笔似乎并不听使唤,每一笔都略显笨拙,墨水时而过于浓重,时而过于淡薄。然而,随着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不断地自我尝试,他们逐渐掌握了运笔的力度与节奏。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每一个笔画都开始流露出中国书法的独特韵味。
留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摄影 王雄
留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摄影 王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可道,非常道”“我爱中国” ,各种各样的文字内容,像一面镜子,无一不见证了留学生们在中国学习的独特经历和深刻感悟,也映射出他们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感染。
留学生们制作漆扇 摄影 王雄
留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漆扇作品 摄影 王雄
“以漆做笔、以水为墨,一半人为、一半天成”,一柄柄色彩斑斓的漆扇引得留学生们好奇万分。在培黎职业学院国学馆中,留学生们围在工作台前,目光紧紧盯着桌上的各色漆料与精致的扇骨。他们手中的白坯扇,如同一张张白纸,等待着被赋予绚丽的色彩与独特的灵魂。拿起手中的白坯扇,在染料桶内倒入颜料,用手不停地转动扇面,不一会,一柄柄原本空白的扇子,在留学生们的巧手下逐渐变得色彩斑斓、图案各异。他们互相交流着绘画心得,分享着彼此的创作灵感,气氛异常热烈。
“感知甘肃文化·了解丝绸之路—回眸总书记甘肃五年行”文化交流体验活动研学团在培黎职业学院前合影 摄影 王雄
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留学生们得以一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甘肃地区的独特文化风情,不仅有助于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使留学生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并学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接下来,留学生们将继续探寻甘肃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甘肃。(文 王奇英)